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盐是高血压的“隐形暗器”,破解有三招

2025-08-27 14:03:17 惠州市中医医院 钟伟美

  在现代饮食结构中,盐作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正悄然成为威胁大众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暗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日均盐摄入量高达10.5g,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g标准,而过量摄盐正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诱因。

  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是维持人体体液平衡的关键元素,但摄入超标会打破体内稳态。当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过高时,身体会自动保留水分来稀释,导致血容量增加,血管壁承受的压力随之升高。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血管壁弹性逐渐下降,最终引发高血压。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损伤往往悄无声息,多数人在出现头晕、头痛等明显症状时,高血压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拿65岁的张大爷来说,他平时口味重,炒菜盐放得多,还爱吃咸菜。前段时间总感觉头晕乏力,一量血压,高压竟高达180mmHg,被确诊为高血压。经医生询问饮食情况,高盐饮食成了罪魁祸首。

  日常生活中的“隐形盐”是控盐路上的最大障碍。很多人以为炒菜时放的盐是钠的主要来源,却忽视了加工食品中的隐藏盐分。一份普通榨菜钠含量可达1500mg,一袋方便面的调味包含钠近2000mg,甚至面包、饼干等甜食中也含有不少盐分。这些看不见的盐悄无声息地推高钠摄入量,成为高血压的“隐形推手”。像市面上常见的火腿肠,每100g含钠量约700mg,一个成年人如果一天吃两根,就相当于摄入了约3.5g盐,几乎占了每日推荐摄盐量的70%。长期食用这类“隐形盐”食品,血压怎能不升高?

  破解高盐危害,掌握科学控盐方法是关键,以下三招助您有效降低钠摄入:

  第一招:重塑烹饪习惯,减少显性用盐。家庭厨房应配备定量限盐勺,牢记“成人每日5克盐”的标准,大约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容量。烹饪时优先采用蒸、煮、炖等方式,最大程度保留食材本味,减少对盐的依赖。善用天然香料替代部分盐分,葱、姜、蒜、辣椒、柠檬、花椒等不仅能丰富风味,还能提升菜品鲜香度。建议出锅前再放盐,此时盐分附着在食材表面,咸味更明显,可减少实际用量。比如做清蒸鱼,出锅前撒上少许盐和蒸鱼豉油,再淋上热油激发香味,既能保证口感,又能少放盐。

  第二招:识别隐形盐,学会阅读营养标签。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务必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按照“每100g食品钠含量≤300mg”的标准筛选。罐头、腌肉、酱菜等加工食品要严格控制摄入量,这类食品为延长保质期通常添加大量食盐。外出就餐时主动要求“少盐少酱”,避免饮用浓稠汤底,减少隐形钠摄入。以点外卖为例,不少商家的菜品口味偏重,我们可备注少放调料,或者选择清淡的凉拌菜、蒸煮类食物。

  第三招:优化饮食结构,助力钠钾平衡。增加富含钾元素的食物摄入,钾能促进钠的排出,有效调节血压,日常可多吃香蕉、菠菜、红薯、猕猴桃等。多摄入全谷物、新鲜蔬菜和豆类,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改善血管弹性,辅助稳定血压。培养清淡口味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减少用盐量,一般3个月左右就能适应低盐饮食,感受食材原本的鲜美。比如从每天吃一碗咸菜改为每周吃一两次,逐渐适应清淡口味,身体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益。

  控制食盐摄入对不同人群都意义重大。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控盐是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一环;对于血压暂时正常的人群,控盐则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人,更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

  除了高血压,过量摄入盐分对身体的危害是全方位的。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让肾脏在过滤多余钠的过程中不堪重负,长此以往,肾脏疾病风险增加。胃黏膜也会被高渗透压的食盐刺激、损伤,提升患胃癌的风险。盐分还会影响骨骼健康,致使钙质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践行科学控盐,远离高血压困扰,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筑牢防线,携手迈向低盐、健康的生活新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