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治疗难点在哪里?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疾病,患者的情绪会在狂躁与抑郁之间波动,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与交际。近些年,虽然现代医学在精神健康领域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但是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复杂性、复发性的特点,在治疗方面的难度比较大。不过,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难点到底在哪里呢?下面,便科普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方面的知识,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表现
1.躯体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躯体方面,可能会存在失眠、头痛、胃痛、胸闷、手抖、出汗等表现。其中,失眠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头痛很难缓解;胃痛影响患者的食欲与营养吸收;胸闷容易让患者感到呼吸不通畅、心跳加速;手抖、出汗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2.心理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会对自我认知较为困惑,且人际关系方面比较紧张,很难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在情绪高涨的阶段,可能会更加冲动、自信。而在情绪低落的阶段则可能更加自卑、消极厌世、绝望。由此,不但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带来影响,也很难预测其行为。如果存在极端情况,患者可能会有自杀的倾向。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难点
1.病因复杂且难以根治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若家族中有病史,个体患病风险会进一步增加,使得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与治疗较为困难。神经生物学因素主要是指大脑结构异常以及神经递质不平衡,导致患者的情绪波动剧烈,很难通过简单的治疗进行根治。而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生活压力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情绪调节,使其病情加剧,无法实现根治。
2.诊断困难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比较多,且更为复杂,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具有较大相似之处,从而增加诊断的难度。有些时候,症状可能会消失,导致为医生的诊断带来难度。还有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可能并未表现出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表现,导致医生很难进行诊断。所以,在实际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需要医生进行多次的观察与评估,若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使其病情恶化。
3.治疗反应差异大
药物治疗作为对双相情感障碍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药物治疗效果在不同患者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反应良好,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过,还有些患者可能会存在药物无效或产生严重副作用的情况,从而增加治疗的复杂性。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应对策略,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对此类治疗产生积极反应。由于治疗的效果不确定,导致加大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难度。
4.需要长期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和管理。大多患者在症状得到初步缓解后,会选择停止治疗,导致病情容易复发,更可能使病情更加复杂、难以控制。还有部分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在治疗过程中会存在相应的不良反应,使其选择中断治疗。如此,便会进一步增加治疗的难度。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需要持续进行,中断可能破坏治疗的连贯性,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患者需要确保长期治疗,以缓解自身症状。
5.治疗费用较高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各种药物,并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治疗的费用比较高。许多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很难长期承担高昂的治疗支出,从而导致治疗被迫中断或延误。由此,不仅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可能迫使患者放弃正规治疗途径,而是寻求成本较低的非正规手段,增加治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比较难,但患者依旧不应放弃希望。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将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患者及其家属也应积极面对,加强自我管理和心理调适,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共同努力克服这一疾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