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过敏休克要命?急诊护理应急处理+送医指南
提到过敏,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皮肤起红疹、打喷嚏,觉得忍忍就过去。可你知道吗?有一种过敏反应堪称“生命杀手”——急性过敏休克,它发作急、进展快,短短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可能夺走生命。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急性过敏休克,学会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急诊护理方法和送医技巧。
一、先搞懂:急性过敏休克为啥这么危险?
急性过敏休克,简单说就是身体对某种“过敏原”产生了过度激烈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不仅攻击外来物质,还会误伤自身器官,导致全身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器官供血不足,就像身体突然“断电”。它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突发”和“致命性”:有人吃一口芒果、被蜜蜂蛰一下,甚至打一针常见的抗生素,几分钟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若不及时处理,很快会因呼吸衰竭、心跳停止死亡。
二、关键第一步:学会识别急性过敏休克信号
想要及时处理,先得能准确判断。急性过敏休克发作时,身体会发出多个“求救信号”,记住这些症状,能帮你在第一时间识破危险:
皮肤症状:这是最早期、最明显的信号,比如全身突然出现荨麻疹(风团)、皮肤发红、瘙痒,甚至出现眼睑、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医学上叫“血管性水肿”),严重时嘴唇会肿得像香肠,喉咙发紧。
呼吸道症状:这是最危险的信号之一,因为会直接影响呼吸。患者会感觉喉咙堵塞、声音嘶哑、喘息、咳嗽,像有东西卡在喉咙里,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憋气,甚至窒息。
循环系统症状:血压下降会导致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青,手脚冰凉,走路不稳,严重时会直接晕倒、意识丧失。
三、黄金30分钟:急诊护理应急处理这样做
急性过敏休克的抢救有“黄金30分钟”,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疑似症状,别慌,按以下步骤一步步做,能最大限度争取生机:
第一步:立即脱离过敏原
先判断可能的过敏原,然后迅速让患者远离。比如:吃了过敏食物,就停止食用,若刚吃下去不久,可尝试用手指刺激舌根部催吐(但要注意,若患者已经出现意识模糊或呼吸困难,不要催吐,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被蜜蜂蛰了,就用信用卡或指甲轻轻刮掉毒刺(不要用手挤,以免挤入更多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清洗蛰伤部位;接触了乳胶手套,就立即脱掉,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处于正确体位
这是避免窒息的关键。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让他坐在椅子上,身体略微前倾,头偏向一侧,这样能减少喉咙肿胀对气道的压迫,方便呼吸;如果患者已经意识模糊或晕倒,不要让他平躺,而是让他侧卧,头向一侧倾斜,抬起下颌,这样能防止舌头后坠堵塞气管,也能避免呕吐物、分泌物呛入肺部。同时,要解开患者领口的扣子、腰带,去掉紧身衣服,让身体放松,减少呼吸和循环的负担。
第三步: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救命药!)
肾上腺素是治疗急性过敏休克的“特效药”,能快速升高血压、缓解喉咙肿胀、改善呼吸,很多过敏患者会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比如常见的“EpiPen”),如果患者有,一定要立刻帮他使用。使用方法很简单:找到患者大腿外侧的肌肉(中间位置,避开膝盖和腹股沟),把注射笔的针头端抵住皮肤,用力按下,听到“咔嗒”声就说明注射成功,保持按压10秒,然后拔出,按摩注射部位10-15秒,让药物充分吸收。
四、预防更重要:过敏人群日常要做好这些
对于有过敏史的人来说,预防比应急处理更重要。日常要做好这2点,减少急性过敏休克的风险:
明确过敏原:去医院做过敏原检测,清楚知道自己对哪些物质过敏,然后严格避免接触;
随身携带急救用品:过敏风险高的人(尤其是对食物、昆虫毒液过敏的人),一定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并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如随身包的外层口袋,不要放在行李箱或抽屉里),同时教会家人、朋友、同事使用方法。
急性过敏休克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能识别症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及时送医,就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危险的过敏反应,关键时刻不仅能救自己,还能救身边的人。记住:面对急性过敏休克,“快一点”就是“多一分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