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缓释片”和“控释片”如果掰开吃会怎样?

2025-09-19 09:41:30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苏爱雯

  在我们日常服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药片太大难以吞咽的情况。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将药片掰开或碾碎后服用。然而,这个看似合理的动作背后却隐藏着不小的风险——特别是当您手中的药片标注着“缓释片”或“控释片”时。那么,这些特殊的药片究竟为什么不能掰开服用?强行掰开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一、什么是缓释片和控释片?

  要理解为什么不能掰开服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缓释片和控释片的设计原理。这两种剂型都属于长效制剂,是药物制剂技术的重要进步:

  缓释片采用了特殊的制剂技术,能够让药物在体内缓慢而持续地释放,从而维持相对平稳的血药浓度。这样既能保证药效的持续性,又能减少服药次数,大大提高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控释片则更进一步,它能够以预先设定的速率、在预定的时间内释放药物,对释放过程的控制更加精确。有些控释制剂甚至能够实现定位释放,即在特定的消化道部位释放药物。

  二、掰开服用的风险

  1.药物突然释放导致过量中毒

  这是最危险的情况。缓控释制剂通常含有比普通片剂多得多的药物剂量,这些药物被设计成在12-24小时内缓慢释放。如果掰开或碾碎药片,会导致所有药物在短时间内突然释放,相当于一次性服用了数倍的剂量。这种“剂量倾泻”效应可能引发严重的中毒反应。

  2.失去长效作用,治疗失败

  即使没有发生急性中毒,掰开服药也会完全破坏药物的缓释特性。药物会像普通片剂一样迅速释放和代谢,无法维持长期稳定的血药浓度。对于需要持续药效的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癫痫等),这意味着治疗将失去意义,病情可能反复波动。

  3.增加胃肠道刺激

  许多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因此被设计成缓释形式以减少局部刺激。掰开药片后,高浓度的药物直接接触胃黏膜,可能引起胃痛、恶心、甚至消化道溃疡。

  三、技术原理:为什么不能掰开?

  缓控释制剂之所以不能掰开,源于其特殊的技术原理:

  骨架型制剂:这类药片像一块海绵,药物均匀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骨架中。药物通过缓慢扩散或骨架逐渐侵蚀而释放。掰开药片会暴露巨大的横截面,导致药物快速释放。

  膜控型制剂:包括微丸胶囊和膜控片两种形式。微丸胶囊内装有许多包有缓释衣层的小丸,每个小丸都是一个独立的缓释单元。如果您确实需要调整剂量,可以小心地打开胶囊,将内部的小丸平分后服用(但绝不能嚼碎小丸)。而膜控片则是在药片表面包覆缓释衣膜,掰开会完全破坏这层控释膜。

  渗透泵制剂:这是最精密的控释技术。药片外壳是半透膜,内部包含药物层和推动层,顶端有激光钻孔。体液通过半透膜进入药片,推动层膨胀将药物溶液从孔中匀速推出。任何破坏都会导致这个精密系统崩溃。

  四、实用用药指南

  面对缓控释制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1.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服药前务必认真阅读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如果明确标注“整片吞服,不可掰开、咀嚼或碾碎”,就必须严格遵守。

  2.学会识别剂型

  观察药片是否有刻痕。有刻痕的药片通常可以掰开,但缓控释制剂即使有刻痕也未必可以掰开,需要确认说明书。没有刻痕的药片通常不能掰开。

  3.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果确实存在吞咽困难(如老年人或儿童),不要自行处理。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是否有普通片剂、口服液、分散片等更易服用的剂型,因为他们了解具体药品的制剂技术,能给出专业指导建议。

  4.注意常见药物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缓控释制剂包括:各种缓释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缓释止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缓释降糖药等,这些药物都需要特别注意。

  五、总结

  合理用药不仅关乎治疗效果,更关系到用药安全。当我们能够理解并尊重每一种药物剂型的设计初衷时,我们就能更好地与医药科技合作,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下次遇到难以下咽的药片时,不妨先停下来,确认一下它是否是缓释或控释制剂——这个简单的动作,可能是保护您健康的重要一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