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肩周炎中医护理怎么帮助缓解疼痛?

2025-09-26 09:50:11 贺州市平桂区西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温凯芬

  肩周炎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疾病发生导致患者存在明显疼痛,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在肩周炎疼痛改善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中医将该疾病归为“肩痹”“冻结肩”范畴,认为疾病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劳损瘀阻等具有高度相关性,导致肩部经络通畅性差,气血运行不良。中医护理则强调通过散寒除湿、气血调和、疏通经络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具体内容如下。

  中药调理改善疼痛

  针对肩周炎中药调理改善疼痛为关键内容之一,在护理期间可利用辨证分型用药改善患者疼痛。针对风寒湿痹型疾病,可利用蠲痹汤改善,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等,可起到除湿通络、散寒祛风功效。针对气滞血瘀型疾病,可利用身痛逐瘀汤改善,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等,可起到行气止痛、化瘀活血功效。针对气血亏虚型疾病,可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药物组成:黄芪、桂枝、白芍等,起到通络温经、养血益气功效。同时外用中药如中药熏洗、膏药贴敷均能达到肩周炎疼痛改善目的。中药熏洗选取生姜、艾叶、红花、川芎药物,上述药物加水煮,进行肩部熏蒸,当水温适宜后进行浸洗,时间在15-20分钟,有助于改善疼痛。膏药贴敷则可选取活血止痛膏及麝香壮骨膏,将上述药物贴敷于疼痛发生部位,可利用药物渗透达到活血通络、止痛散寒效果。

  中医针灸与推拿改善疼痛

  针对肩周炎疼痛改善过程中针灸具有良好效果,针灸期间选择患者针灸穴位,以疼痛点穴位为主,如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结合上述穴位及患者症型予以患者穴位加减。针对风寒湿痹型增加合谷穴、风池穴;针对气滞血瘀型增加膈俞穴、内关穴;针对气血亏虚型,增加三阴交、足三里穴。利用毫针以及配合艾灸实施针刺,达到止痛散寒、疏通经络等效果,每次20-30分钟,3-4次/周。

  推拿按摩同样是改善肩周炎疼痛的中医特色护理方式,以捏法、滚法、揉法进行肩部肌肉放松,利用点按,针对上述穴位进行刺激,同时进行肩关节上举、旋转、外展等被动活动,可实现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减少粘连导致的疼痛。操作期间需注重合理控制力度,防止暴力操作导致患者疼痛加剧。针对急性期疼痛可利用揉法,以此改善患者疼痛。

  中医拔罐与刮痧改善疼痛

  拔罐作为中医特色护理组成,利用留罐、闪罐、走罐等方法,针对患者肩部及背部有关穴位,如天宗穴及肩颈穴,通过负压作用,以此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湿寒之气外排,缓解疼痛,控制留罐时间在10-15分钟,2-3次/周。

  刮痧疗法同样可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情况,利用刮痧板蘸取少量精油,选取患者肩部经络,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少阳三焦经等走向,进行刮拭,以出痧为最佳。利用该种方法可起到止痛散瘀、疏通经络等效果,通常被应用于风寒湿痹型以及气滞血瘀证肩周炎患者,需要注意在结束刮痧后24小时,做好肩颈部位的保暖工作,防止受凉。除了上述中医护理措施外,肩周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肩部功能锻炼。利用钟摆运动、爬墙运动、扩胸运动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防止肩周炎关节粘连加重的情况发生,同时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肩颈部气血流通。

  肩周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肩周炎患者在干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生活行为的调节。日常生活中做好肩颈部保暖工作,避免肩颈部受凉,尤其是天气寒冷时需要注重添衣,并在睡觉过程中避免肩部外露,防止风寒侵袭导致疼痛加重等情况发生。与此同时更不能长期处于低头伏案状态,这样会加剧肩部劳损。日常保持良好作息,并且保持站姿、坐姿规范,这样能够防止肩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以此改善疼痛。日常饮食过程中,若患者为风寒湿痹型,可通过摄入羊肉及生姜系列温热食物改善病情。若患者为气滞血瘀型,可通过食用桃仁及山楂等活血化瘀食物改善病情。针对气血亏虚患者,可通过补充山药、红枣、瘦肉等养血益气食物,以此控制病情。

  总的来说,中医护理在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方面具有理想作用,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护理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