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血透患者常见症状的中医调理方法

2025-10-09 09:15:28 达州市中心医院 程偲婧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维持治疗方式,但在长期透析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乏力、头晕、水肿、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认为,此类症状多与气血不足、脾肾亏虚、瘀浊内停有关。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运用针灸、推拿、饮食调养及中药方剂等方法,不仅能够缓解不适,还能辅助改善机体功能,提高透析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本文将结合常见症状,介绍中医调理的主要思路与方法,帮助患者与家属更直观地了解中医在血透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一、血透患者常见症状及对生活的影响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赖以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直接降低生活质量。透析过程对人体内环境的改变,以及长期疾病带来的气血亏虚,使患者容易出现多方面的困扰。

  首先,乏力是血透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透析过程中血液中物质交换频繁,部分营养成分也会丢失,加之长期肾功能衰竭带来的体能下降,使患者常常感觉没有力气,甚至连日常起居、简单走动都感到困难。这种长期的体力不足,容易导致患者心情低落,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其次,头晕和头痛在透析过程中也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在透析后因血压波动、体液快速变化而出现头昏眼花,严重时影响行走和思考。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这种症状增加了跌倒、外伤的风险,也让他们对透析产生了恐惧感。

  睡眠障碍同样困扰着不少透析患者。透析引起的身体不适、夜间瘙痒、肌肉抽筋等情况,都会打断正常睡眠。长期失眠不仅加重了疲劳感,还影响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

  最后,胃口差是透析患者的另一大困扰。由于尿毒症毒素的积聚和透析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许多患者食欲下降,容易恶心、腹胀。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剧体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二、中医调理思路与常用方法

  中医认为,血透患者长期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兼有湿浊瘀滞,故常表现为乏力、水肿、失眠、头晕、纳差等症状。调理的核心思路在于“扶正固本、调和阴阳、祛邪通络”,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改善机体状态,减轻症状,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针灸是常见的中医疗法之一。通过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补益气血、增强体力;刺激三阴交、神门、安眠等穴位,则有助于缓解失眠、焦虑等症状。部分患者透析后容易头晕,针刺百会、风池等穴位可帮助平稳气血,改善头部供血。针灸手法温和,适合长期调理,尤其在缓解透析后的疲劳和睡眠障碍方面效果明显。

  推拿与穴位按压也是简便可行的方法。透析患者常有四肢乏力、肌肉酸胀,通过对背部、腰部以及下肢经络的推拿,可以活血通络、舒缓疲劳。患者或家属掌握简单的按压方法,如轻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不仅能改善胃口,还能缓解心悸和头晕。推拿不受场所限制,日常可操作,利于患者在家中自我调理。

  饮食调养在中医中占据重要位置。血透患者饮食往往受到限制,中医提倡“因人制宜”,在遵循透析饮食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加入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食材。如山药、红枣、莲子可增强脾胃功能,帮助改善食欲;薏苡仁、冬瓜有助于利水消肿;少量枸杞、黄芪则有补气养肾的作用。合理搭配食材,不仅能提升营养摄入,还能缓解纳差、水肿等不适。

  中药方剂方面,中医多以辨证施治为主。常见证型如脾肾两虚者,可用参苓白术散类方以健脾益气;气血两虚伴失眠者,可选用酸枣仁汤类方以养心安神;水肿明显者,则可在医师指导下酌加利水渗湿之品。

  三、结语

  血透虽然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重要的生命支持,但伴随而来的乏力、头晕、失眠、水肿、胃口差等症状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导,结合针灸、推拿、饮食调养及中药方剂,能够在缓解不适的同时,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透析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