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核医学科室的“辐射盾牌”:医生如何守护患者与自身安全?

2025-10-13 09:45:09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唐凯

  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核医学科宛如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它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放射性物质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强大医疗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辐射风险。那么,核医学科的医生们是如何筑起“辐射盾牌”,守护患者与自身安全的呢?

  一、精准规划:从源头把控辐射风险

  1.合理选择放射性药物   核医学科医生在为患者选择放射性药物时,会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量。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放射性药物,而每种药物的辐射剂量、半衰期和生物分布特性都各不相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精准选择最适合的放射性药物,在满足诊断或治疗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

  2.精确计算用药剂量   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辐射风险的大小,核医学科医生会依据严格的剂量计算方法和公式,结合患者的体重、体表面积、病情严重程度等参数,精确计算所需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在计算过程中,医生会反复核对数据,避免出现计算错误,从源头上把控辐射风险。

  二、先进设备:科技赋能辐射防护

  1.高性能的SPECT/CT和PET/CT设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是核医学科常用的诊断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具有高分辨率的成像功能,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还配备了先进的辐射防护装置。例如,设备的铅屏蔽外壳可以有效阻挡放射性射线的泄漏,减少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暴露。

  2.自动化分装与注射系统   在放射性药物的分装和注射过程中,自动化设备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动化分装与注射系统可以实现放射性药物的精确分装和自动注射,医护人员只需在操作室内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操作,无需直接接触药物,大大减少了辐射暴露的可能。此外,自动化系统还具有密封性能好、操作准确等优点,能够有效避免药物泄漏和污染。

  三、规范操作:细节决定辐射安全

  1.严格的无菌操作与防护流程   医护人员在接触放射性药物和进行相关操作时,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等,这些防护用品就像一层坚固的“铠甲”,能够有效阻挡放射性射线的穿透。同时,医护人员还会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药物泄漏或辐射扩散。例如,在注射放射性药物时,医护人员会使用专用的注射器和防护套,确保药物准确注入患者体内,同时防止药物溅出污染环境。

  2.合理的患者摆位与扫描时间控制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扫描前,会根据设备的扫描范围和要求,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确保患者身体各部位处于正确的扫描位置。同时,医护人员会严格控制扫描时间,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暴露。

  四、辐射监测:实时掌握安全动态

  1.个人剂量监测   为了及时了解医护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情况,核医学科会为每位医护人员配备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计就像一个忠诚的“小卫士”,能够累积记录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医护人员会定期将个人剂量计送交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评估自身的辐射暴露水平。如果发现某个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超过安全限值,医院会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工作岗位、加强防护培训等,确保医护人员的辐射安全。

  2.环境辐射监测   除了个人剂量监测,核医学科还会对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辐射监测,监测范围包括诊疗区域、药物储存室、废物处理间等场所。通过使用专业的辐射监测仪器,医护人员可以实时掌握环境中的辐射水平,及时发现潜在的辐射安全隐患。如果发现环境辐射剂量超标,医院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排查和整改,如加强通风、增加防护设施等,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总之,核医学科的医生们通过精准规划、先进设备、规范操作、辐射监测等多方面的措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辐射盾牌”,有效守护了患者与自身的安全。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工作将会更加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