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秋冬季“隐形杀手”,糖尿病患者如何防范压疮危机

2025-10-13 09:47:53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熊师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怕冷,往往待在床上或沙发上的时间更长,活动量明显减少。再加上糖尿病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皮肤抵抗力下降,这时候一个常被忽视的健康威胁悄然而至——压疮。压疮俗称“褥疮”,是由于皮肤和深层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流通不畅,最终导致皮肤坏死的一种病变。它看似只是皮肤上的小问题,但一旦发展严重,不仅难以愈合,还可能引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和预防压疮,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防范措施,显得格外重要。

  一、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得压疮?

  血液循环差:糖尿病会损伤血管,使血流变慢、供血不足。皮肤和肌肉缺少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就更容易因受压而坏死。

  神经感觉迟钝:糖尿病神经病变会让患者对疼痛和压力的感知下降。即使皮肤被压红或产生不适,也很难及时察觉,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皮肤抵抗力弱: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普遍干燥、脆弱,稍微摩擦或受压就可能破溃。而且糖尿病还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使小伤口也难以愈合。

  久坐久卧:秋冬天活动量减少,很多人长时间坐着或躺着不动,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压疮风险自然大大增加。

  这些因素叠加,让糖尿病患者成为压疮的“重点人群”。

  二、压疮的“危险信号”

  皮肤长时间发红且按压不褪色:这是最常见的早期信号,说明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皮肤变硬或变软,温度异常:摸起来可能比周围皮肤更热,或者更凉,提示组织受损。

  出现水疱、破溃、渗液:如果没有及时护理,皮肤会进一步损伤,甚至开始流出液体。

  常见部位:骶尾部(臀部尾骨位置)、足跟、髋部、坐骨结节、肩胛骨等这些“骨头突出的地方”。

  一旦发现这些信号,就要高度警惕,尽快采取措施。

  三、如何预防压疮?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以下几点尤其关键:

  1.勤翻身、勤活动

  卧床的患者最好每2小时翻一次身,避免同一个部位长时间受压。如果是长期坐轮椅的人群,可以每隔15-30分钟用双手撑起身体,或者稍微移动臀部,给皮肤“透口气”。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皮肤潮湿、尿液或汗液浸泡都会增加压疮风险。患者每天要注意清洁皮肤,尤其是容易出汗或潮湿的部位。洗澡后要轻轻擦干,并适当使用润肤霜保持皮肤滋润。

  3.注意保暖但避免烫伤

  秋冬季气温低,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差,更容易手脚冰凉。取暖时要特别小心,不要直接把热水袋、电热毯放在皮肤上,以免因为感觉迟钝而烫伤。可以选择在热水袋外包裹毛巾,或者用恒温取暖设备。

  4.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坐垫

  普通床垫和硬板凳很容易集中压力。建议使用减压床垫、气垫床,或者在轮椅上加减压坐垫,这样可以分散身体重量,减少局部压力。

  5.均衡饮食,提升抵抗力

  充足的营养是皮肤健康的基础。患者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鸡蛋、牛奶、大豆)、维生素C和锌,这些有助于皮肤修复。过度节食会增加压疮风险。

  6.加强血糖管理

  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血糖控制稳定,身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才能维持正常水平,压疮风险才会降低。

  四、出现压疮怎么办?

  即使再小心,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压疮。不同程度的压疮处理方法也不同:

  轻度(红斑期):皮肤只是发红或有硬结,此时最重要的是马上减轻压力,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中度(破溃期):如果出现水疱或浅表伤口,就需要专业护理人员清理,并使用合适的敷料,避免感染。

  重度(坏死期):当伤口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必须尽快去医院,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清创或其他治疗。

  千万不要自行涂抹所谓的“偏方药膏”,延误治疗只会让伤口越来越严重。

  压疮就像潜伏在糖尿病患者身边的“隐形杀手”,一旦形成,不仅治疗困难,还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幸运的是,压疮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的细心护理来预防。记住四句话:勤翻身、护皮肤、控血糖、均衡饮食。只要做到这几点,大多数压疮都能“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异常,不要犹豫,尽快就医,越早处理越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