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儿童早期矫正,7岁前必须干预的3种错颌畸形

2025-10-13 09:48:35 湖北省华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监利华玉口腔门诊部 翟海勤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牙齿不整齐时,常常安慰自己一句:“乳牙反正要换,长大了就好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误区。孩子的牙齿发育不仅仅关乎“整齐”与否,更影响到面部骨骼的发育方向、咬合功能以及发音清晰度。如果在生长关键期放任错颌畸形不管,等恒牙长齐后再矫正,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复杂的手段,甚至可能错过最佳的生长调整时机。儿童的颌骨在7岁前仍处于高度可塑期,这个阶段通过轻柔、科学地干预,可以引导牙齿和骨骼朝正确方向生长,让孩子“长对脸”“长好牙”。其中,有三种错颌畸形必须在7岁前引起重视并尽早干预。

  一、第一种:反颌(地包天)——小下巴变“大包下巴”的隐患

  表现特点   反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地包天”,表现为下牙包在上牙外面。家长常能一眼看出:孩子咬合时,下巴突出,下嘴唇比上嘴唇更靠前,看起来像个小包子脸。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乳牙期(3-5岁)或替牙期初期(6-7岁),有些孩子天生上下颌发育比例失衡,也有些是因为小时候喜欢咬上唇、用舌头顶牙、模仿成人的咬合姿势或不良喂养习惯所致。

  危害   如果反颌不及时纠正,下颌会越长越突出,上颌则被“压制”生长,导致面型逐渐发展为真正的“地包天”,不仅影响外貌,还会造成严重的咀嚼功能问题。

  早期干预方法   轻度反颌的孩子,往往通过纠正口腔习惯、简单的活动矫治器就能改善;比如用小小的“前牙垫”引导上、下牙恢复正常咬合。若问题较明显,医生会建议使用“功能性矫治器”或“前牵引面罩”,帮助上颌骨向前发育、下颌骨生长受控。4-6岁是纠正反颌的黄金期,干预得早,孩子不仅牙齿整齐,面型也会更加自然协调。

  二、第二种:开颌——“嘴合不上”的咬合问题

  表现特点   开颌的典型特征是——孩子上下牙无法完全咬合,嘴巴闭上时中间仍留有一条缝。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吃面条或咬苹果时,总是咬不干净,甚至连舌头也常往外伸。

  危害   开颌会让前牙失去切割功能,孩子吃东西效率下降,发音也容易不清晰,比如把“s”“z”“c”等音发成含混的“th”音。更严重的是,孩子长期用嘴呼吸,鼻腔功能减退,面中部拉长,出现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表情呆滞、下巴后缩、黑眼圈明显。

  早期干预方法   医生通常会先帮助孩子戒除吮指、吐舌等习惯,再配合简单的“口肌功能训练”——例如闭口练习、吹气训练等,帮助恢复唇颊肌平衡。在必要时,还可佩戴“阻断器具”,如舌挡或改良型奶嘴,防止舌头顶牙。5-7岁是干预开颌的理想阶段,若在此期间矫正,大多数孩子都能恢复正常咬合,面型也会随之改善。

  三、第三种:牙列拥挤——“恒牙还没长就没地儿了”

  表现特点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乳牙长得“太密”,几乎没有缝隙,甚至牙齿间重叠。等到恒牙萌出时,更明显地“排不下队”,新牙只能歪着长出来。牙列拥挤多由颌骨发育空间不足、乳牙早失或不良口腔习惯引起。

  危害   牙齿过于拥挤,最直接的问题是清洁困难——刷牙再认真,也容易留下食物残渣,时间一长就容易蛀牙、牙龈红肿。此外,恒牙萌出受阻还会造成牙根位置异常、咬合紊乱。严重者可能出现偏颌、下颌歪斜等面部不对称。

  早期干预方法   间隙保持器:在乳牙提前掉落后保持空间,避免邻牙“抢位”;

  扩大弓矫治器:温和地扩展牙弓宽度,为恒牙预留生长空间;

  生长引导:通过功能性矫治器帮助颌骨向正常方向发育。

  6-7岁是最关键的观察期,如果医生发现牙弓太窄、牙缝太小,提早干预往往能避免将来复杂的固定矫正。

  牙齿不只是“笑出来的颜值”,更是孩子健康发育的重要基础。家长多一点关注、定期带孩子做口腔检查,就能让许多畸形在萌芽阶段得到控制。让孩子在7岁前“长对牙”,不仅能让笑容更灿烂,也能让面型更匀称、咀嚼更高效、发音更清晰——这,就是早期矫正的真正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