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治大病——呼吸介入治疗的“高超武艺”
人们常以为肺部重病需要大开胸做手术、躺上好几个月才能慢慢地康复,但是在如今的技术发展之下,用一个小孔就可以治病的方法正悄悄转变着这样的想法,就像一位武艺高强、以一敌百的“武林高手”用一双巧手从微创至无创的小孔实施精准直取杀向脏器的方法给广大呼吸系疾病的患者们另辟新径,让人们体验到一种不将就的治疗方法带来的疗效和舒适感。
一、“微创”入路,见微知著
呼吸介入治疗的核心魅力与革命性突破,在于其贯穿始终的“微创”理念。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胸外科手术需要巨大切口,甚至劈开胸骨的模式,将手术创伤降至极致。医生们不再“大刀阔斧”,而是如同高明的“内镜工匠”,借助纤细、可弯曲的电子支气管镜等先进器械,以口腔、鼻腔或气管上的人工微小通道为入口,便能轻盈地穿越蜿蜒的支气管树,精准抵达肺部的各个角落,甚至是以往被视为手术禁区的深层病灶。这一过程,好比为医生配备了一双可无限延伸的“慧眼”——超高清内镜将病灶放大数十倍,清晰呈现于屏幕;同时为医生赋予了一双极其灵巧的“妙手”——各类微型手术器械可通过活检孔道伸出,直接对目标进行操作。无论是胸部CT上发现的性质不明的肺部阴影、高度可疑的早期肺癌结节,还是良恶性病变导致的久治不愈的气道狭窄、令人忧心的顽固性咯血,都能通过这条小小的“隧道”被直接探查、取样乃至当场处置。这种“钥匙孔”里的手术,带来的最大福音是患者获益的巨大化。体表仅留有微小痕迹或完全无痕,极大地减轻了手术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干扰,显著降低了传统开胸手术常见的疼痛、感染等风险。更主要的是,其巨大的优势是让很多本来对“开胸破肚”深恶痛绝的高龄、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老年患者不再惧怕手术,给此类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充分体现出现代医学以人为本、精准微创的核心理念。
二、“高超武艺”,精准破敌
呼吸介入治疗的各种“法宝”算得上是琳琅满目,“艺出师门”的手段千变万化,比如:射频消融术、冷冻切除术和光动力术等等,在局部晚期或者处于极早期的一些肺癌病人中都可以运用,就像是把精准制导导弹落在病变组织上一样,快速准确杀灭癌细胞,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周围健康肺组织的损伤。帮助身体较差或年纪较大不适合传统开放胸腔手术的患者实现完全切除病灶的效果。
良性或恶性病变致气道狭窄导致不能呼吸的时候可以用球囊扩张术或者放一个小的支架撑起气道,或者用支架或者球囊建立“生命通道”。对于极其危险的顽固性大咯血可以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找到破裂血管的源头进行封闭救治。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医生操作者眼、手的绝佳协调能力以及扎实解剖学功底,其目的就是以最精准的技术带给人最小的伤害,达到最大的效益。
三、前景广阔,惠泽百姓
伴随着呼吸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着此项技术本身朝着精细化、微创化方向不断前进;另一方面也标志着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入了精准、微创的时代,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肺部疾病的诊疗范围得到极大拓展,很多本来年纪大、心肺功能差、惧怕开胸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微创的介入手段获得新生的机会。通俗来说就是“绝处逢生”!
就社会效益来说,这项技术大幅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大大加快了术后康复进度,减轻了病人本人和家庭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利于更加合理高效地调配医疗资源。而往后伴随着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机器人辅助操作平台等先进器械的应用和发展,必将会引领呼吸介入发展出“超级精准”、“超级智能”的新时代,使得医生能够在面对一些复杂的肺部结节活检治疗时就如同拥有了“GPS定位”,能够使人们去抵达更隐蔽的病灶,完成更繁杂的操作,在其准确性以及安全性上会有质的飞跃,将有更多的人接受到相应有效的治疗。
小小的孔道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呼吸介入治疗这门“高超武艺”凭借自己无可取代的优势,为保卫人们的呼吸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小创伤解决大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